近日,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省地调院承担的“福建政和—尤溪关键基础地质问题专项区域地质调查”项目成果报告进行验收。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按照任务书、设计书完成了工作任务,取得较好成果认识,项目获评优秀级。
该项目以洋板块地层学和造山带理论为指导,在工作区内的前泥盆纪洋陆转换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:通过对政和、建阳水吉、建瓯迪口、尤溪梅仙、尤溪桃坪5个关键区开展1:5万混杂岩区精细解剖与填图,厘定出水吉—建瓯—尤溪新元古代俯冲增生杂岩带和政和—小桥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;新元古代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基质以变粒岩和片岩为主,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基质以变杂砂岩和千枚岩为主;两条增生杂岩带的岩块主要有变橄榄岩、变辉长岩、变玄武岩、变中酸性火山岩、变碳酸盐岩、变硅质岩、变硅质灰岩等;通过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与判别,识别出洋中脊、洋岛—海山、洋内弧、陆缘弧等不同构造环境残片;基质的构造环境主要有深海平原远洋—半远洋建造、海沟和大陆斜坡浊积建造等;通过系统的锆石U-Pb同位素测年及前人年代学资料的收集,对两期增生杂岩带主要类型的岩块进行了年代学约束;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古元古代基底残块地质体的时空分布范围,认为原作为“华夏古陆”基本组成的古元古代麻源岩群、天井坪岩组等主体为新元古代地质建造,为重新认识“华夏古陆”地质含义与演化提供了新线索;重建了研究区构造单元格架,自西向东划分出建阳—宁化新元古代岩浆弧、水吉—建瓯—尤溪新元古代俯冲增生杂岩带、政和—小桥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,以及上叠在新元古代地质单元之上的延平—龙岩震旦—奥陶纪浊积岩为主的残留海建造;建立了研究区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两期洋陆演化模型,新元古代划分出早期洋盆开裂、中期洋盆俯冲、晚期残留海三阶段,早古生代划分出早期洋盆开裂和晚期俯冲碰撞两阶段;调查研究了与两期俯冲增生杂岩(主体为“马面山岩群”)相关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,总结了调查区相关的成矿规律,为该地区地质找矿提出了新的思路。